医疗废品暂存间主要简介
医疗废品暂存间是专门用于短期存放危险废物的规范化设施,用于在危险废物(危废)被转运至专业处理单位前,确保其安全、合规暂存,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危害。危险废物通常具有毒性、腐蚀性、易燃性、反应性或感染性等特性。
危化品暂存间
核心功能
安全隔离:防止危废泄漏、挥发或与其他物质反应引发事故。
污染防控:通过防渗、防漏等措施避免土壤、地下水及大气污染。
分类管理:按危废种类(如化学废液、废矿物油、废电池等)分区存放,避免交叉污染。
合规暂存:满足环保法规对危废贮存时限、包装、标识等要求。
设计要求:
选址:远离敏感区域(居民区、水源地等),符合安全防护距离。
结构与材料:
- 墙体/地面采用防腐、防渗材料(如环氧树脂涂层、高密度聚乙烯)。
- 设置围堰或导流沟,防止泄漏扩散。
通风系统:强制通风或负压设计,避免有害气体积聚;易燃危废间需防爆通风。
危废品暂存间
安全设施:
- 防火(灭火器、消防沙)、防泄漏(吸附材料、应急池)。
- 视频监控、温湿度监测及报警装置。
标识标牌:明确“危险废物”警示标识、废物类别标签及应急处置措施。
管理要求
分类存放:不同危废分区存放,包装容器完好(如防渗桶、专用袋)。
台账记录:详细记录危废来源、种类、数量、贮存时间及转移联单信息。
时限控制:贮存周期通常不超过1年(具体以当地法规为准)。
人员培训:操作人员需掌握安全防护、应急处理及法规知识。
应急预案:配备泄漏处理工具、个人防护装备,定期演练应急流程。
法规依据
中国: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》(GB 18597-2023)、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》。
国际参考:美国EPA《资源保护与回收法》(RCRA)、欧盟《废物框架指令》。
总结
危废暂存间是危废管理链条的关键环节,需通过科学设计、严格管理实现环境风险最小化。其建设与运营需严格遵守属地法规,确保从暂存到处置的全流程可追溯、可管控。
此简介适用于企业环境管理参考、环保合规审查或学术研究,可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技术参数或本地化政策要求。